(资料图片)
75年前,告别尚未出生的儿子,保家卫国战死他乡;75年来,苦苦寻觅父亲下落的儿子,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遂愿!从浙江省嘉兴市到河南省漯河市,两地跨距850公里,父亲郭玉停的“回家路”等了71年,儿子郭志安走了75年。4月13日,郭玉停的二孙子郭国亮在接收记者采访时依然激动,“4月6日,父亲带领全家人,将远在嘉兴市爷爷烈士墓前掬回的一把黄土,撒在了舞阳老家祖坟泪流满面地告慰先人说:托你们的保佑,我终于把父亲接回来了……”
两代人寻亲,四处碰壁
郭玉停,1924年1月出生于舞阳县张集村。1948年10月,郭玉停告别即将分娩的妻子,年迈的父母,毅然踏上革命道路,从此没有回过家。郭玉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四军一O九团一营机炮连战士,他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2月20日牺牲,现安葬于嘉兴烈士陵园。
“爷爷参加革命一个月后,父亲郭志安出生,他们父子从未谋面,但父亲从未停止寻找爷爷的相关信息。”因为身体原因,郭志安委托自己的二儿子郭国亮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父亲三、四岁的时候,奶奶就去世了。从此他就和太爷、太奶相依为命。 后来爷爷牺牲的消息传回老家后,太爷因为过度伤心而哭瞎了眼。这么过年了,从乡里找到县城,找到漯河、许昌、郑州,再找到北京……父亲在没有爷爷照片、物件的情况下,仅凭着从家人口中对爷爷谈及的信息,四处碰壁。”
据郭国亮介绍,在父亲的印象里,爷爷是牺牲在朝鲜战场上,撤回国内的情况下大概率会在东北地区,围绕着这个方向,父亲多次奔波在可能会安葬爷爷的地区之间,但都是无功而返,在这期间虽然父亲还因病无法下床,但寻亲之路也没耽搁,作为孙子这一代也加入了寻亲行列。
误认是“骗局”,认亲转机
说到寻亲成功,还是要得益于一个短视频。郭国亮告诉记者:今年初,自己的弟弟郭国耀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了一个带有村庄定位的短视频,3月11日,一个自称是宝贝回家志愿者的人通过平台私信找到了郭国耀,起初,他们全家觉得这是一场骗局。
“因为我觉得都是政府部门来跟我们对接,哪有私人掌握这些信息的,我们刚开始认为是诈骗的。”据郭国亮介绍,后来他们才知道,正是一场政府部门与公益组织开展的合作,帮助安葬在嘉兴的客籍烈士找寻回家的路。
根据公益组织提供的相关消息,嘉兴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及时与舞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烈士户籍所在地文峰乡以及烈士家属取得联系。经过多方求证,终于在今年3月13日为烈士郭玉停找到了家属。
七十五年后,魂归故里
4月13日,舞阳县军人退伍事务局优抚股负责人张瑞霞告诉记者:郭玉停烈士在嘉兴烈士纪念馆内留存的资料非常少,短短几行字的生平介绍中,户籍地“舞阳”在资料中是“五阳”,给当地部门工作人员增添了不少难度。多亏了,郭志安的家人在网上的寻亲发帖,根据方言谐音迎来了柳暗花明。
郭国亮告诉记者,在4月4日早上7点,父亲和自己的家人后代,终于踏上了“认亲”之路。他们从河南舞阳到浙江嘉兴,10个小时的车程、850公里的奔赴,对于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疾病的父亲郭志安来说,并非易事。 “爸爸......”下午近5时,他们一行人到达嘉兴烈士陵园,见到写有爷爷名字的墓碑,这位已是爷爷的老人瞬间“破防”,扑通一声跪在墓前,哭得像个孩子:“走了75年,我终于找到您了!”
如今,郭志安的三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已经成家立业,并且都有了自己的子女,幸福快乐的生活在舞阳老家。“我从小就听爸爸和爷爷说起太爷爷的事情,作为烈士的后代,我现在已经入党了,我要继承和发扬他报效国家的决心,过好我们小家的日子,为社会这个大家做贡献,让太爷爷看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我想这也是他最大的心愿。”采访中,烈士郭玉停的重孙郭凯表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