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郭树彬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主任医师
(资料图片)
人们往往很容易忽略慢性疼痛,认为这不过是一种症状,扛一扛就过去了。
实际上,一味地忍受只会使疾病日益严重,不仅耽误治愈的好时机,还会给患者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慢性疼痛,面对慢性疼痛该如何处理。
一、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
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有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其强度通常与组织损伤的程度有关。患者患病后产生的急性疼痛是常见的临床表现,这种疼痛可以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而缓解,若疼痛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则为慢性疼痛。
急性疼痛是对明确的伤害性刺激的反应,但慢性疼痛通常没有明显原因,甚至会因为持续时间超过正常恢复时间而失去一般生理伤害性感受的警示作用,进而成为一种独立的疾病。
有研究表明,慢性疼痛影响着世界范围内约20%的人群。在我国,慢性疼痛发生率约35.9%,而且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45~65岁人群患病率为42.2%。
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因为常伴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疾病,疼痛往往呈现程度重、病程长、愈合慢等特点。再加上老年患者普遍有“忍痛”的观念,使慢性疼痛的治疗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慢性疼痛若不及时诊治,容易导致焦虑、抑郁等各种负面情绪的出现。同时,疼痛引起的难眠、失眠等症状也会使患者长期处于高度疲惫和紧张的精神状态,不利于疾病治疗和情绪稳定,长此以往会使疾病进入恶性循环。
因此,慢性疼痛患者常伴随情绪障碍、社交减少等症状。除此之外,严重的慢性疼痛患者10年后死于缺血性心脏病或呼吸系统疾病的可能性是轻度慢性疼痛或无疼痛患者的2倍。
二、慢性疼痛要对症治疗
慢性疼痛可通过药物和非药物两种方式进行治疗。阿片类镇痛药和非阿片类镇痛药对慢性疼痛的控制都有一定的疗效,但也容易引起一些不良反应,也可导致认知障碍。
非药物治疗具有风险小、不良反应少、经济等优点,因此已成为管理慢性疼痛的重要手段。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针灸/芳香疗法、音乐疗法、经皮神经电刺激、中医(如针灸、推拿、气功、拔罐等)、认知行为疗法等。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减少慢性疼痛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临床上,针对慢性疼痛的治疗通常要依据病因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例如,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预防和治疗,通常采用阶梯治疗和多模式治疗。也就是根据患者情况,先采用药物治疗,若疗效欠佳,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神经阻滞或脉冲射频。经过治疗,大多数患者的疼痛能得到缓解,但部分患者需要采用鞘内镇痛、脊髓电刺激才能缓解。对慢性颈肩腰腿痛、关节痛等患者,可以实施阶梯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冲击波治疗、无创绿色治疗等,或者在家中行外周神经刺激器治疗。
此外,癌痛需要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个体化设计镇痛处方,包括镇痛药物、辅助用药、心理治疗等。
人们对疼痛的认知不断更新,要了解疼痛,更要科学镇痛,因为针对不同的慢性疼痛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当身体出现持续或反复慢性疼痛时,应及时去医院相关科室检查和治疗。
参考文献
[1]赵彩红, 刘华波. 慢性疼痛患者的焦虑、抑郁、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情况[J].
现代实用医学, 2022, 34(3): 404-406.
[2]陆晏精, 赵中. 慢性疼痛发病相关生物医学、心理学机制研究进展[J]. 山东医药, 2021, 61(3): 103-106.
[3]曹伯旭, 林夏清, 吴莹, 等. 慢性疼痛分类目录和定义[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1, 27(1): 2-8.
[4]史舒婷, 符秋燕, 邱宇欢, 等. 老年慢性疼痛的管理研究现状[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 19(9): 1307-1311.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