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恢复疲软、工业生产下行、投资增速继续放缓,当基数效应逐渐消退后,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5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全面回落,经济修复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6月16日表示,在经济恢复的过程中,一些领域出现暂时性波动是正常的。尽管当前市场需求有所不足、内生动力有待增强,但这些压力和挑战不会改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大势。随着宏观经济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供给结构不断调整,相信我国经济发展动能将持续增强、结构将持续向优、态势将持续向好。
【资料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今年以来,各部门各地政策持续发力,助推消费市场加速复苏回暖。从近期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商务部等部门连续出台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政策举措来看,持续改善消费环境,释放服务消费潜力将成为“消费提振年”的主旋律。本期疏理几大看点,着眼当前“政策热起来,消费暖起来”趋势。
「 看点一:年中大促 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就“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出具体部署,明确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今年以来,各部门各地政策持续发力,助推消费市场加速复苏回暖。湖北、山东等地近期密集发布扩内需行动计划,瞄准“创新消费场景”“促进绿色智能商品”等积极优化消费环境。
正值年中,为激发市场活力,“6·18”大促在全国各地刺激政策下不断上演。无论是民生消费季、全国消费促进月,还是正在开展的绿色消费季、国际消费季,关于消费提振的各项政策接踵而来,各地多家银行也纷纷降低消费贷利率。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从今年5月我国消费市场情况看,按照“消费提振年”总体安排,各地组织开展绿色消费季、国际消费季、双品网购节、老字号嘉年华等丰富多彩的促消费活动,推出“五一缤纷购”“便民消费 美好生活”等消费场景,推动消费市场继续回升向好。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8万亿元,同比增长12.7%。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76万亿元,同比增长9.3%。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近日表示,暑期消费旺季叠加相关促消费政策支持,预计二季度消费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商务部将2023年定为“消费提振年”,将推出“618端午欢乐购”“不夜生活节”“数字消费节”等消费场景。各地也将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贯穿端午、暑期甚至会延续更长时间,将为消费市场增添更多信心。
「 看点二:“存款搬家”能否刺激消费?」
6月13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此次逆回购操作利率由上一交易日的2%下调10个基点至1.9%,距离上一次调整已时隔近10个月。同日,常备借贷便利利率皆同步下调10个基点。6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2370亿元1年期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中标利率为2.65%,较上月下降10个基点。
在分析人士看来,央行本次政策利率下调将有效提振市场信心,推动下半年宏观经济复苏力度进一步增强。
再来看商业银行市场动作。继上周国有大行率先开启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后,本周有11家股份行也更新了最新存款挂牌利率,调整幅度与大行一致,即活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5个基点;两年期定存下调10个基点;三年期、五年期定存均下调15个基点。
这也是继去年9月之后,银行存款利率的又一次集体调降,期间中小银行陆续跟进调整、补降,行业协定存款、通知存款等“类活期”存款自律上限也在今年5月迎来下调。此轮调整后,国有大行定期存款挂牌利率降至2.8%,股份行也降至最高2.8%,活期存款利率普遍降至0.2%。
此轮存款利率调整存在几个客观背景:一是贷款利率下行叠加储蓄攀升、存款定期化加剧,银行本外币息差压力较大;二是存贷利率倒挂趋势增加资金空转风险,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意愿偏低;三是经济复苏尤其房地产行业回暖仍需政策助力,存款利率下行往往对LPR下降有推动作用。综合市场分析,消费需求的完全回暖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
存款利率下调,对储户的吸引力会有所减弱,“存款搬家”的现象或将强化,个人或有可能将存款资金转移至消费投资等活动。
央行披露近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居民收入信心回暖,消费、投资等场景恢复,居民储蓄意愿较去年年末已经边际减弱。4月居民存款减少也侧面印证了这一现象,预计储蓄意愿下降的趋势短期内还将延续,直至恢复至常态水平。
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在3月份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随着宏观经济好转,居民的消费和投资信心都将增强,居民储蓄将逐步回归常态。
作为促消费、扩内需的重要金融力量,今年以来,银行业持续强化消费对扩大内需的基础作用,让消费的“马车”越跑越快。在供给侧,各家银行聚焦市场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为餐饮、文旅、汽车等重点企业提供纾困服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恢复活力。在需求侧,从提升消费能力入手,创新金融产品,促进居民消费回暖、潜力释放。
「 看点三:政策暖风频吹 提振汽车消费信心」
作为传统消费的“四大金刚”之一,汽车是我国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点领域。连日来,多地陆续送出鼓励汽车消费政策“红包”,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商务部近期发布的《关于组织开展汽车促消费活动的通知》明确指出,2023年6月至12月,商务部将统筹开展“百城联动”汽车节和“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活动,强化购车优惠政策支持,推动适销对路车型下乡。此次汽车促消费活动覆盖城市和乡村两大板块,为中国汽车市场消费再添“一把火”。
《通知》提出,在“百城联动”汽车节活动中,各地要统筹部署汽车促消费活动,择优推荐3至5个“百城联动”候选城市及其重点汽车促消费活动安排;各地要充分发挥百座城市带动作用,聚焦新车销售、二手车交易、报废更新、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汽车后市场等内容,全链条全过程促进汽车消费;强化购车优惠政策支持,协调推动地方、企业等出台支持汽车消费的针对性政策举措等。
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今年以来,各地持续出台促消费相关举措,将促进汽车等大宗消费作为“重头戏”,积极推动市场需求回暖。北京、上海、广东、武汉、南京、浙江、河南等地在近期纷纷出台汽车消费激励措施,包括发放购车补贴和消费券、增加购车指标、延长购车补贴时间等。
此外,新能源汽车提速信号也进一步释放。“稳定汽车消费,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将成为今年发力点。
近期,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创新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支持农村地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等。
6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农业农村部、国家能源局五部门发布通知称,将从2023年6月至12月,组织开展2023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参与活动车型共有69款。其中包括比亚迪(002594)唐DM-i、宋PLUS、海豹冠军款、哪吒U-11、V2、五菱宏光MINIEV、帕萨特插电混动等车型。
截至目前,江苏、广东、湖北、陕西等地都在积极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为新能源汽车下乡“铺路”。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的《中国农村地区电动汽车出行研究》显示,未来非限购城市、中小城市、县乡区域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的蓝海市场。预计到2030年,中国农村地区汽车千人保有量将达160辆,总保有量超过7000万辆,如果能够满足农村居民电动汽车出行的需求,未来农村汽车市场规模或将达到5000亿元。
“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是中国经济未来相当长时间抒写的一篇“大文章”。就针对“着力扩大内需,消费力如何激活”这一问题,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认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是目前提振经济的重中之重,他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提振消费的发力点,一是提振消费信心;二是实现有收入的消费,保障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稳定就业;三是针对不同消费趋势,进行需求侧研究,改善供给侧,激发消费潜力,满足多群体的消费需求。
总而言之,提振消费还需照顾不同消费人群,中国是全球消费大国,很多消费潜能并未释放,目前国内正从低质量低水平消费,走向高质量消费,随着人口老龄化、阶层分化、Z世代、新消费等问题出现,针对新消费趋势,未来必须有的放矢,精准施策,要从需求侧研究,改善供给侧,整个大形势才能形成良性,从需求端提振信心。从短期来看,重点要稳定消费者信心,让消费者安心消费;长期来看,要从当前汽车、养老、文旅等新消费需求入手,在推动相关市场发展的同时,解决好市场的难点和堵点,开辟消费新形态。
本文版权属于《NEW财金》微信公众号(gh_8a11848263a3),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及二次修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