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清晨,记者走进德江县平原镇坳田村,在村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来到该村肉牛养殖能手董仕阳的养殖场。
见到董仕阳时,他手拿镰刀,正准备上山干活。“欢迎欢迎,请大家等一会儿。”打完招呼,连忙钻进养殖场旁边的牧草地里,开始了他一天的忙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几分钟后,他扛着一大捆牧草走进储草房,开动铡草揉丝机,随着“嗡嗡嗡”的声音,细柔的牧草料从铡草揉丝机里涌出。在配好饲料后,董仕阳娴熟地把饲料装进背篓里,背进牛棚给牛添了第一口草料,看着膘肥体壮的西门达尔“哞哞哞”欢叫着,脸上乐开了花。
其实,早些年的董仕阳在广东打工。2005年,回乡看到当地肉牛养殖效益不错,又加上长期在外闯荡,早已厌倦了在外漂泊的日子,于是他萌发了在家养牛的念头。
随后,他又到务川、遵义等地考察市场,并拿出在外打工积攒的所有积蓄修建了牛棚,购买了16头架子牛,开启了养牛致富之路。“你不知道,当时下这个决心,还是很艰难的。”董仕阳回忆,当时在广东打工,收入还是很可观,基本不会出现亏损,只是挣钱多与少。
回家养牛,没有技术,没有经验,而且还有投入一大笔资金,一切都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一旦不慎就会血本无归。也因此,他受到了家人的极力反对。
不撞南墙不回头。性格倔强的他,毅然决然地干起了“牛事业”。配药、配料、配种……机灵的他不懂就问,到处学习取经,哪怕是翻山越岭、跋山涉水也在所不辞。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学习和积累,他已成为村里乃至全镇养牛的“土专家”,哪家的牛生病了,哪家的配料不适,只要经过他的妙手,总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2021年,蹄蹶病盛行,当地很多养牛人都遭到了不小的损失。但幸运的是他平时环境卫生做得好,平时对进出的人员也严格按照专业要求,在当地很多养殖户的牛儿感染到该疾病时,他的牛儿安然无恙。
当时,在该村驻村的工作人员立即联系原单位。随后,铜仁市委组织部邀请了省农科院的专家到养殖场,采取了专业的预防措施,抵住了这一波疾病的侵袭。
日子越过越牛,越过越甜蜜。如今,在平原镇的大力扶持下,凭着自身的不断努力,董仕阳的养牛规模已达年出栏量50头,年产值达40万元,家里盖好一幢二层高的新房子,他和家人已“犇”上幸福的小康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田勇
编辑 葛永智
二审 杨聪
三审 朱邪
关键词: